又是一年七夕,微信上應景的
小程序開發成為熱寵,一款名為“七夕租借自己”的小程序就在朋友圈獲得了較高曝光度。但是,不少人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卻發現,傳遞愛意的“租金”被打了“扣頭”。
生成海報 等他人下單付款
在某第三方小程序熱度排行榜上,“七夕租借自己”在“社交類”中排名第二,反映市場潛力的“生長指數”則遠超其他小程序。
進入這款小程序,用戶在主頁面點擊“我要租借自己”,隨即就能夠挑選體系預設好的“租借項目”,例如“冒充男/女朋友”“陪看電影”“說情話暖你”等,而“租借價格”能夠自在輸入,1元到100元不等。操作結束后,小程序會主動生成一張海報,用戶可發送給恣意老友或發到朋友圈,為自己“呼喊”,尋求他人下單打來“租金”。
未對付款方清晰提示服務費
網友許女士體會了這款小程序后發現,自己明明給男友付了52.0元“租金”,男友將金額提取到微信錢包時,卻變成了“46.8元”。她感到疑惑,由于在小程序上付出時并沒有看到要收服務費的提示,而當男友在提取時,卻出現了收取10%服務費的字樣。
記者發現,隱去服務費提示信息并非個案。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邱寶昌以為,這種做法對小程序使用者尤其是付款方的知情權有所損害,可能構成“詐騙”。假如小程序通知付款方,收款方提取時要扣除服務費,那么兩人可能不會經過這一途徑傳遞愛意。
為此,記者聯系了該款小程序的開發者成都大手互娛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電話一向無人接聽。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體系顯現,該企業已被列入運營反常名錄。
服務費規范良莠不齊 有的高達20%
記者還發現,良莠不齊的服務費規范也是這類小程序掙錢的“暗道”,從1%到20%不等。例如一款經過付款看老友特定圖片的小程序,就要收取高達20%的服務費。有業內觀念指出,在轉發呈幾何級數增加的狀況下,總收入將十分可觀。
從事小程序開發的業內人士夏志飛和多位小程序的運營者通知央廣經濟之聲,服務費規范由開發者即商家自己擬定,至于多高無人束縛。收取的這筆費用一部分“自己留下”,另一部分微信方面會依據具體狀況收取必定通道費用。
值得關注的是,在一些狀況下,提現要扣取兩輪“服務費”。再以“七夕租借自己”為例,收款方從小程序上提現至微信錢包需求扣走一次服務費(費率10%),假如收款方再從微信錢包提現至銀行卡還需再扣一次服務費(費率0.1%)。
服務費是否需建立規范
依據騰訊本周發布的數據,小程序的日活潑賬戶現已超越2億,各種付出類的小程序勢必將越來越多。在此布景下,有觀念以為,從消費者視點看,供給渠道的騰訊方面應該催促開發者或商家合理設定服務費規范,一起充沛盡到信息提示責任;別的也有觀念指出,服務費是部分小程序目前盈余的主要方法,應由開發者和商家自己掌握主動權。
到記者發稿,某些小程序已對服務費的收取規矩做出必定調整和完善,但有網友反映,“不明不白被收取高額服務費的狀況仍然存在”。